九龍城寨之圍城︱余兒司徒劍僑保育成長回憶 鄭保瑞:港片和港漫不會死

娛樂

撰文: 陳家昌

發布時間: 2024/05/03 14:14

最後更新: 2024/05/07 20:07

分享:

分享:

鄭保瑞、余兒、司徒劍僑齊講《九龍城寨之圍城》。

《九龍城寨之圍城》上畫後有不少好評,可說是繼《風雲雄霸天下》後最成功的港漫改編動作電影,事實上,以80年代的背景的《九龍城寨》,本身已是一次港片和港漫的流行文化大結集。

對喜歡港漫的讀者,不可能未看過司徒劍僑的作品,他由80年出道起,其深受日本動漫影響的風格,為香港漫畫業帶來不少衝擊,1992創作的《超神Z》,在書展上因搶購人潮撞破售票處玻璃事件,更成為新聞,多年來他筆下的作品如《賭聖傳奇》、《拳皇Z》、《四大名捕》等,都可列為港漫經典。

至於2010年面世《九龍城寨》,是根據余兒的同名小說而改編,分為兩部曲,共推出約130多期。

九龍城寨之圍城丨創歷來港產片最高開畫票房第2位 伍允龍謝票示範「寸勁」

《九龍城寨之圍城》主創班底:(左起)導演鄭保瑞、小說作者余兒、漫畫作者司徒劍僑。(攝:曾耀輝)

曾被漫畫迷喻為「最難影像化的作品」,當年本已籌備的《超神Z》動畫版,最終胎死腹中,令不少粉絲失望,至今次《九龍城寨之圍城》,可說是他首部被搬上銀幕的港漫。

司徒劍僑坦言:「近年已很少港漫可拍成電影,《九龍城寨》能在今日的市道拍得成,最驚喜是見到城寨的景可以靚到咁,便知道是很大投資,故真的很感恩。」

至於演員選角,出名畫靚仔角色的司徒劍橋笑道:「最初見到林峯演的陳洛軍,是有點保留,因為跟漫畫造型有太大落差,後來看了電影,因為他真的很搏命,跟以前電視上的林峯完全不同,而且電影不是純從漫畫角度出發,卻可保留到故事脈絡,故很很有驚喜。」

司徒劍僑的漫畫版,畫風連日本人都表示讚歎。

九龍城寨之圍城丨城寨成長回憶

九龍城寨曾是結集了複雜的香港歷史及時代背景,也因其獨特的地理及建築,吸引了不少海外創作人,對成長於80年代的余兒、司徒劍僑和鄭保瑞而言,各有不同的個人回憶。

鄭保瑞分享:「我小時候住旺角,好少過九龍城,唯一印象是有次家姐坐小巴不小心跌崩了牙,家人帶她去城寨看醫生,她一入到去便說好驚想走!到我長大了,才知道這個地方的魅力,因很多日本漫畫家如押井守、以至荷里活導演列尼史葛《Blade Runner》,都有參考城寨的設計,因為那種亂中有序,其實很有型。」

余兒表示寫《九龍城寨》,希望為這個地方作一個紀錄。(攝:曾耀輝)

很早入電影行的他,自言未有機會去過城寨拍戲,但聽過好多電影人的分享。「最著名的事件,是有一晚全港的電影攝影機都被book了,因為成龍《重案組》要在九龍城寨清拆前拍一場爆炸戲,那時未流行特技,全部用真火真爆,有廿幾個汽油彈,好多行家就算沒份拍,都想入去見識下這個大場面!」

余兒憶說:「我公公以前住樂富,跟家人每星期都會去一次,也常經過九龍城,小時候會去那裡睇戲,卻沒入過城寨,反而它清拆後,才從很多日本攝影師不少top shot相片中,看到這個地方的特色,原來可以有這個角度,感覺很震撼。」

司徒劍僑認同道:「小時候住港島,更加少機會去九龍,同樣是在不同的電影或相集中,去認識城寨這個地方,從現實去看,它是要被清拆的,但情懷上,它的污煙瘴氣,卻有其獨特,有時一個地方過份乾淨,反而少了特殊的氣息。」

場景的一磚一瓦,都重現舊香港面貌。

九龍城寨之圍城丨希望保存香港歷史

當初創作《九龍城寨》小說,余兒也是希望用文字留存時代印記。「城寨裡面一定有好多故事和人物,但當時未有一些戲劇是真正去寫這個地方,不想浪費此題材,自己既然是一位香港作者,就想為香港人的地方去創作,不應只有外國人才會紀錄,我們也可創作自己的作品,跟著便有了小說,然後到的漫畫,再到現在的電影,一直在發酵。」

司徒劍僑續說:「今時今日,一本港漫要被認同已經很難,更可以在日本拿獎(曾獲「日本國際漫畫賞2014銅賞」),再到被改編成電影,相信是它的題材以至風格打動了很多人,迎合到大眾的口味,自己重看漫畫,也覺得跟傳統港漫有不同,是一種新的方向,被人認同,證明當初的辛苦是值得。」

過去港片亦常在城寨取景,如王家衛的《阿飛正傳》。

九龍城寨之圍城丨每部作品都當遺作

港片和港漫其中一個共通點,是均曾見證過80年代的發光發熱年代,不少創作人甚至衝出香港揚威國際,同時也曾經歷過低潮,至今日卻仍然有後浪不斷為它而努力,發揚本土創作精神。

余兒坦言,寫《九龍城寨》夾雜了大量個人對香港流行文化的情懷。「例如80年代的港片對我的成長影響很大,當時的港片大部分都跟黑幫題材有關,情節和人物已入晒腦,就好像《怪奇物語》(Stranger Things)有很多美國流行文化,杜琪峯電影會向黑澤明致敬,到自己創作小說時,很自然把這些成長元素投放入去。」

司徒劍僑透露正籌備全新的漫畫。(攝:曾耀輝)

司徒劍僑認同港片和港漫有不少相似之處,稱:「以前市道旺時,電影產量多,甚麼都要快,只要有明星、動作加愛情就可以拍,港漫何嘗不是一樣,本本書都是打打打;現在媒體生態改變,不論電影和漫畫,都要做大製作的精品,才能得到關注,吸引觀眾入戲院或付錢買書,但這也不代這批觀眾不會流失,創作人更要計算準確,集中資源做好一件事,才可能有突破性效果。」

鄭保瑞分析指:「港片和港漫多年來都有人指出會死,但現在仍然有人去做,對我來說,每一部作品都當作是遺作,人生只有這一次機會,我相信觀眾只要認為好便會入戲院看,自己沒有一個鏡頭是為手機或電腦屏幕而拍,自己也不識得拍,如果你用手機睇肯定頭暈,所以只會看自己所識的專長,把它做到最好。」有燈便有人,一日有這批有心的創作人,總有能再次輝煌的一日。

最新影片推介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